收入、消费、供给的层次与经济政策对策

  目前,中国经济形势已进入新的经济周期起点。凡是经济发展处于一个周期性起点阶段,困难都是十分大的,笔者认为,其困难是收入、消费、供给三者之间不相称、不协调所致。本文即探讨目前我国的收入、消费、供给的层次及应采取的经济政策对策。

  一、收入层次

  近年来,在居民的收入总体水平增长下降的同时,居民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拉大。目前,城镇人均居民收入水平大体相当于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的3.6倍,差距达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点。根据收入,笔者认为划分八个层次较合适:

  (一)最高收入层次。家庭货币资产大都超亿元,这部分人的主要收入靠资产经营,年经营收入水平近1000万元以上。这部分人口比例较小,占全部总人口不到十万分之一。

  (二)高收入层次。家庭货币、资产大都超过1000万元。主要收入靠资产经营或年薪,年经营和年薪收入水平近100万元以上。这部分人比例估计占全国总人口不到万分之一。

  (三)次高层次收入层次。家庭货币资产大都超过100万元。主要收入靠资产经营或薪水,年收入水平近10万元以上。这部分人口比例估计占全国人口比例不到1%,分布范围较广,主要分布在城市和部分城镇。

  (四)中等收入层次。在这一层次中,家庭的货币资产大都超过10万元,主要收入靠薪水、工资和其他收入,家庭年收入水平近30000元以上。这部分人口比例估计占全国总人口比例不到20%。

  (五)次中等收层次。在这一层次中,家庭货币资产大都超过20000元,主要首日靠工资个其他收入,年家庭收入水平近10000元。这部分人口比例估计占全国总人口不到30%,是我国第二收入主群体。

  (六)低等收入层次。在这一层次中,家庭货币资产大都超过10000元,主要收入靠劳动工资、普通农产品收入和打工等收入。年家庭收入水平近5000元以下。

  (七)次低等收入层次。在这一层次中,家庭的货币资产大都不超过3000元。主要收入靠劳动工资和出售一定的农产品为主。家庭年收入2000-3000元,且不稳定。这部分人口比例估计占全国总人口不到15%。

  (八)极低等收入层次。家庭的货币资产不超过1000元,没有笃定的收入来源。这部分人口估计占全国总人口比例不到1%,属极贫困人口。

  二、消费层次

  中国的消费层次基本上与收入层次相当,最高级消费层次;高级消费层次;次高级消费层次;中级消费层次;次中级消费层次;低级消费层次;次低级消费层次;极低级消费层次。

  三、供给层次

  我认为中国产业结构可以分为:

  1、传统农业产业。主要集中在全国广大农村,其产品供应层次,除土特产外,仍属于低层次供应结构。

  2、现代农业产业。生产方式已经现代化或较现代化,生产产品均是市场欢迎产品,产品品质属上乘。产品主要是外销或内销。这种供应结构应推广。

  3、传统小工业。包括“五小”和经济最发达地区的乡镇企业。这些企业是在“备战备荒”和短缺经济及自力更生(技术落后,被迫封闭)条件下建立起来的。这种供给结构在物价上涨和商品短缺情况下,企业是可以生存,有的还能发展。但这部分生产能力在现在经济条件下无法实现,供给结构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应该淘汰出局。

  4、近现代工业。主要分布在大中城市和郊区,其产品供给对象主要是农村、城市低收入、中等收入阶层,有市场。应该不断提升技术,改造这部分产业。

  5、现代工业。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其中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但也不乏私营现代工业企业,这部分企业相对来说资产规模大,技术先进。中国经济发展,中国生存与强大的关键,就是这部分工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了。

  6、传统服务业,包括传统供销业,传统商业、传统饮食业、传统金融业等具有典型传统计划经济时期的特定的服务业。传统服务业在当前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不平衡的条件下,有存在的客观性,但也需要及时转变观念,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7、现代服务业。主要是采用了现代科学技术装备和现代营销理念而建立起来的服务业。比如连锁店,平价超市、保险公司等。这种服务业有市场,但如果竞争无序、或经营方式趋同,将受到严重挑战和“入世”的威胁。

  8、信息服务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第四产业,信息服务业单列就是因其在现代计算机基础之上的传播、反馈、网络。未来经济是网络信息经济,中国在这方面有一定优势和迎头赶上能力的,是未来城镇经济发展之经济增长点和动力。

  四、经济政策选择

  笔者认为,鉴于我国的收入、消费、供给的层次性和现状及其关系,我国在今后还应采取以下的经济政策:

  1、面向市场,发展经济;面向市场,调整经济结构。

  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发展,物质财富增加,居民收入才得以增长,消费水平才能上升。只有发展才能解决中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才能强大。如何发展,如何增加居民收入,我认为只有一条路,那就是面向市场。现在中国经济发展遇到国内统一市场形成缓慢,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遇到对公共财物占有的不平等引发的社会普遍不满,遇到在发展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出现了买方市场,遇到自然资源的过快消竭与环境的污染。这些问题我们要正视之,要有勇气面对之,要用心、用力、用命解决之。解决这些问题只有放开手脚,再来一次解放思想。国有经济能推动经济发展当然要发展,私营经济能推动经济发展也同样要发展,只要能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推动中国人民前进,倒不在于谁控制谁,谁是经济的主体。经济发展问题归结于结构调整。调整结构是经济生活中永恒课题。比如十几年前,人们难得吃上红富士苹果,2000年春节市场显示,红富士已经变成大路货。果农们又将面向市场选择新品种。发展是永恒的,调整也是永远的。

  2、农村集镇化,集镇城市化。

  目前我国小城镇建设明显滞后,不仅影响了整个国家城市化进程,制约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更快发展。如果大力进行小城镇建设,必将能够产生巨大的政策聚合效应,更好地发挥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作用。

  通过农村现有人口向小城镇转移和集中,逐步做到农村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小城镇,减少农村自然村庄和现有农户,减少农村直接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数量,以及通过承包地使用权的转让,使土地逐步向种田能手和其他专业户集中。从而加速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相应增加务农劳动力及其赡养人口的平均收入。

  如果使用保护价敞开收购粮食是中国改革进程必须支付的代价,那国家投资建设小城镇也是政府应为之事,而且可以标本兼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加快中心城市的形成。

  中国经济要全面再次走上持续发展之路,必须是农村集镇化,集镇城市化,城市中心化。中国目前六大中心城市应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全国各省省会及发达城市应成为跨省的在一定区域内的中心城市或集镇。全国性六大国际经济中心城市连接中国经济中心城市发展和提高,全国性中心城市连接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和提高,小区域中心城市连接小城市、小集镇共同发展和提高。这样中国经济发展就形成了城市经济共同体,形成共同发展的经济网络。一个经济中心城市也必须有自己的经济腹地和经济网络,二者缺一不可。中国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在人、财、物、信息方面必须取消种种限制流动的条款,形成开放式发展格局,逐步培育出全球性超级规模的产业界龙头企业。

  4、发展证券市场,加快资本聚积

  现在市场是开放的市场,加入WTO在即,可以说到了兵临城下,短兵相接的程度。那么我们的产业界如何发展?发展的资本又从何而来呢?产业发展的方向是十分明确的,就是面向市场,而发展的资本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通过证券市场聚集和积聚资本。但中国的证券业的发展必需解放思想。目前,政府对证券市场定调为平稳发展,证券市场有证券市场的规律,政府不应为其升跌定出基调,否则就形成完全政策(政治)市场了,那就起不到证券市场聚集资本的作用。中国目前对证券业的许多规定和指标仍处于传统思想的误区,证券市场必须面向市场,面对投资人相当投资回报要求去运行,才能为中国产业界发展提供超级规模发展资本,才能为中国超大企业发展为全球性大集团大公司提供资金支持,才能对提高城市经济能量做出贡献。

相关推荐